石蛙的体形是比较肥胖的,体表上有不少黑色的小点分布,皮肤比较粗糙呈暗黄色,是一种体大而粗壮的蛙类。石蛙主如果生活在山溪的水坑或者是石洞的岩隙中,它们是抗寒不耐热的爬行动物,因此它们是不合适在水温比较高的环境下活动的。石蛙主如果以动物性食物为食。
宠物的形态特点
石蛙有个先天性的弱点就是其视力不好,因此在捕食的时候只能捉活饵料配方,而且捕食时间是在夜间,白天一般都栖息在洞穴里,因此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夜间捕捉石蛙。
石蛙蝌蚪躯体成长条状,尾巴肥厚,肤色暗黄,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,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“V”字样花纹,蝌蚪的吻突发达,吸附能力非常强,石蛙体大而粗壮。成蛙一般体长10-13厘米,体重150-250克以上,大的能达到500克以上,石蛙皮肤粗糙,后背皮肤成暗灰色,上面长有很多油,石蛙的头又宽又扁,吻端成圆型,突出于下颌,两鼻孔之间的距离与两眼之间的距离几乎相等,同龄石蛙雄性大于雌性,性成熟后的雄蛙前肢极为粗壮,乳房有呈棘状的肉刺,腹部呈淡黄色,雌性乳房无棘刺,腹而光滑呈白色。
宠物的喂食要素
幼娃期食物
幼蛙期的食物主如果蚊虫、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。
成年蛙食物
黄粉虫 至成蛙期,其食物范围非常广,解剖察看47只成蛙,在胃和肠中发现的食物有57种。如:昆虫、蜈蚣、蜂蛛、马陆、蜗牛、螺蚬、虾、蟹、杂鱼、沙鳅,与蚯蚓、幼蛇、小型鸟类等。
石蛙的食物以动物性为主,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部分,解剖时发现有少量植物残渣,可能系捕食时带进而误食的。
宠物的生活环境
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,习性昼伏夜出,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。每年11月-笠年4月冬眠。
石蛙在傍晚时爬出洞穴,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草丛中觅食、嬉戏,异常活跃。但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。夜深时,便渐渐返回洞穴,天亮后极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;白天一般伏在洞口,或潜伏在草丛、砂砾和石片空隙间,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。一旦遇见水蛇、老鼠等敌害,或是人走近洞口时,飞速退到洞内,或沉入水底。
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面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,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。适合水温为15~25℃,活动正常;水温过低,活动较少,成长停滞,进行冬眠;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,甚至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