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
您的位置:首页 > 宠物百科 > 宠物大全 >

长尾旱獭

2024-07-27宠物大全
关键字:长尾旱獭
长尾旱獭(学名:Marmotacaudata)别名红旱獭、旱獭,是啮齿目、松鼠科、旱獭属的大型地栖啮齿动物。体躯粗壮,尾长,平均为体长的38%,故称长尾旱獭。整个体躯和四肢几乎是一色锈红或一色棕黄,在新疆习惯于随“灰旱獭”名字而称其为“红

长尾旱獭(学名:Marmota caudata)别名红旱獭、旱獭,是啮齿目、松鼠科、旱獭属的大型地栖啮齿动物。体躯粗壮,尾长,平均为体长的38%,故称长尾旱獭。整个体躯和四肢几乎是一色锈红或一色棕黄,在新疆习惯于随“灰旱獭”名字而称其为“红旱獭”。长尾旱獭在中国仅见于新疆西部和南部,是中亚高山草原地带代表种之一,为帕米尔高原特有些啮齿类。主要栖息在高山草甸草原牧草茂密丛生的地方。多在坡地,山脚小丘附近筑洞栖居。长尾旱獭是集毛皮、肉用、医用等多种作用与功效于一身的经济动物,但该物种是草原害兽,同时又是鼠疫的主要宿主。

宠物的形态特点

体躯粗壮,略小于灰旱獭,体重4-5kg,体长448~530mm,后足长75~85mm,尾在旱獭属诸种中最长,为153~183mm,明显超越体长的1/3,平均约为体长的38%,故称长尾旱獭。头粗颈短,耳、眼均小,四肢短粗,前后足爪长而微钝。

宠物的性格特征

长尾旱獭有冬眠习性,一般于4月初开始出蛰,地面活动时间约5个月。营昼间活动,几乎整个白天均甚活跃,但以当地时间上午7~10时,下午5~8时地面活动最为频繁,一般在洞群周围的20~100m内活动。9月中旬开始入蛰,下旬才完全入蜇。 [3]
洞系
长尾旱獭喜在土层较厚,植被较为丰富的河谷阶地和缓坡的坡脚等处筑洞,营家族式群居。洞群由居住洞和临时洞组成,居住洞又分为冬眠洞和夏居洞和冬夏兼用洞三种。洞道略比灰旱獭复杂,较深、较长,有4-5个洞口。洞深2-3m,洞长多在30m以上,长者可达50m以上,洞道曲折而复杂,洞室也较多,窝巢设在洞道尽端处。临时洞短浅,无分支,亦无窝巢。 [4]

宠物的喂食要素

长尾旱獭以多种牧草的茎叶为食,秋天亦食取一些未完全成熟的种子和少量昆虫。

宠物的生活环境

长尾旱獭栖息于海拔2800~4500m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边缘,栖息区十分狭窄,平均密度为0.36只/公顷。在新疆境内其垂直分布范围多在海拔3500~4500m的亚高山和高山草甸草原,个别地段可沿河谷降低至3200m,或上升至5000m的高山裸石冰雪寒漠带的边缘。对其最为有利的栖息范围为3500~4000m(乌恰境内),或3900~4300m(塔什库尔于境内)的禾本科草类发育较为好的真草原。 [4]在帕米尔高原顶面一般栖息于3800~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带,覆盖度为20%~50%,平均密度1~3只/公顷;在高原的北坡与阿赖山则栖息于2800~4000m的高山革甸草原带,覆盖度为30%~50%,平均密度2~3只/公顷。 [5]

相关文章

更多>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